聚焦大宗商品风险管理 郑商所“云端”互动培训模式受欢迎

7月8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第六场“大宗商品风险管理”线上圆桌论坛成功举办。本场论坛中,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郑商所品种的套利策略,在“云端”进行了充分地交流。

据了解,从6月5日开始,郑商所共举办了6场以“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为主题的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了行业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市场知名人士等分别就棉花、PTA、玻璃、纯碱等品种的市场形势及投资机会进行探讨。每场论坛由新浪财经、和讯财经、万得传媒等11家媒体同步直播,累计在线观看IP数约5.5万,平均每场在线人数达9100余人。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专题活动创新直播形式,采用分屏技术,让嘉宾在“云端”进行“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分享对市场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观众可以通过互动界面向嘉宾提问,增强了讲座的互动性。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期货部主任陈小飞在论坛中分享了纯碱和玻璃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案例。“疫情对玻璃和纯碱等集中生产、集中销售的产品影响较大,疫情期间物流不畅造成厂家库存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他介绍说,纯碱和玻璃现货企业通过期货工具拓宽销路,起到了较好的风险规避效果,湖北地区玻璃2005合约仓单较多就是厂家积极应用期货工具的体现,而对于其它没有风险管理工具的行业企业来说,其现货效益损失就比较大。

“疫情对包括棉纺在内的行业冲击较大,企业急需衍生品工具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坚持基差交易为主,通过套期保值操作规避现货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同舟棉业董事长魏刚民表示,公司在期货价格下跌时,通过基差销售采取买平期货让利销售现货的策略,让利下游客户,利用期货工具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夯石商贸棉花负责人王旭表示,华东两家大型棉花加工厂复工复产后,开始将加工好的棉花对外销售。由于节后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加工企业实时点价的难度增加,因此夯石商贸与其约定一个基差,加工厂把棉花货物转给夯石后,夯石支付一部分货款,并给对方一个较长点价周期,由加工企业更从容地选择有利的期货价格位置进行点价,点价结束后夯石支付剩余的货款。此举解决了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困难,同时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好转,加工厂也获得较好销售价格。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线上圆桌论坛充实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可,大部分与会者认为这种形式的探讨对很多行业是十分及时且必要的。

七禾网创办人沈良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郑商所线上圆桌讨论主题设计贴近市场,内容很有价值,不少信息和观点都值得现货企业、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参考借鉴。

“面对风险和压力,企业的风控预案十分重要。关口前移,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进行前瞻性瞭望,把握战略方向,提早布局。”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冯梦晓表示,郑商所举办的“大宗商品风险管理”线上圆桌论坛在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预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泛糖糖业顾问陶子表示,线上圆桌的方式不同于单边的线上授课,嘉宾与嘉宾之间,嘉宾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更好,更便于对某个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参与圆桌讨论的纯碱企业海天生物化工市场部经理王绪希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的沟通和讨论模式是最优选择,首先可以集中资源,针对当前市场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其次,线上会议不受空间、人数等限制,为投资者和产业企业架起沟通的桥梁,能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市场更好发挥作用。

参与论坛的专家和代表也对接下来郑商所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服务活动的模式和思路提出了建议。

魏刚民表示,随着郑商所对市场推广工作的不断推进,活动的次数在增加,活动方式也在不断丰富,这些都让参与其中的各界人士受益匪浅,未来也可以探索将线下调研转成线上调研。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员庞春艳表示,接下来可以推出多样化的线上服务模式,如远程视频讲座、培训交流、行情分析推送等,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另外,市场调研工作目前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建议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活动,如与调研对象约定时间,组织远程视频会议,就市场焦点问题深入交流,总结市场情况,形成市场调研报告。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发挥活动的品牌化效应,郑商所将继续办好线上圆桌论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更好地服务产业企业和市场参与者,促进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证券报